广西柳梧铁路:奔跑在项目建设的“春天里”

  走进柳梧铁路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目之所及,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大型机械轰鸣作业,实施工程人员在不一样的区域有序忙碌,不断刷新项目建设的“进度条”,信心满满地奔跑在高水平发展的“春天里”。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这一条途经广西柳州、来宾、贵港、梧州四市的交通“大动脉”正有条不紊推进中。

  “建成后对于完善区域铁路交通运输网,加快构建跨区域铁路运输大通道,实现桂中东地区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和作用。”广西柳梧铁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陆亦云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柳梧铁路实现隧道贯通1座,桥梁连续梁合拢7联,桥梁下部结构完成4座,紫荆瑶山隧道累计开挖突破6500m,盘龙柳江特大桥主塔塔柱高度突破100m大关,完成工程投资18.53亿元,占季度计划18.5亿元的100.16%,占年度计划75亿元的24.71%,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广西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柳梧铁路项目建设需要“穿山越谷跨江”,施工难度大。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建设者们奋勇担当、逆流而上。

  3月19日,柳梧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盘龙柳江特大桥传来好消息:大桥首榀预制T梁架设完成,这标志着盘龙柳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正式拉开帷幕,柳梧铁路站前2标施工进度再次向前迈进一大步。

  建设初期,盘龙柳江特大桥桥址处地层结构较为复杂,跨越柳江,水位高、水流快,栈桥平台围堰设防水深高度30m,桥位处岩溶非常发育,施工影响因素多、岩溶处置措施复杂。

  刚接到前述项目时,中铁大桥局LWZQ-2标盘龙柳江特大桥技术负责人李睿有点忐忑。“我是第一次面对喀斯特地貌,技术难度和地质环境给我们大家带来极大挑战。”李睿说,“但是,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为寻求解决方案,李睿及项目团队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精神,多次深入项目、深入现场,群策群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针对广西喀斯特地形、溶洞、溶槽发育情况,项目团队先采用物探结合现场超声波地质扫描等科技手法判断岩溶发育情况。

  针对盘龙柳江特大桥主墩钻孔施工,采用全套管回转钻+旋挖钻组合成孔施工工艺,成功克服了桥区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变化频繁、通航保障要求高等影响,有效保障了桩基的成孔质量和成孔速度,仅用108天就完成了33#主墩全部桩基施工,较桥区附近区域、同类桥梁桩基施工节省了半年以上时间,创造了岩溶发育地区大直径钻孔桩快速施工记录。

  同时,项目团队采用“先围堰后平台”实施工程技术有效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利用锚碇系统解决了双壁钢围堰在裸岩地区无法定位固定的难题;利用围堰内封底混凝土固定钢护筒,解决了钢护筒在裸岩区定位固定的难题;通过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组合结构承担全回转产生的竖向力。此外,采用深水基础基岩非爆开挖技术,解决邻近高速不可爆破施工的深水河床基岩开挖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平南北制梁场,工作人员在设备前下达生产任务,智能钢筋加工一体化生产线随即实现钢筋自动下料,按设定数据完成钢筋生产。

  “很快,几秒钟就能够实现,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平南北制梁场总工程师郭闯说,这个一体化生产线配置有数控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剪切生产线等数控加工设施,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钢筋生产误差,减少工人重复劳动。

  说着,郭闯指着智能钢筋弯曲机向记者介绍,该机器由计算机精确控制钢筋下料和弯曲,对钢筋进行自动化加工,加工角度精确到1°,定尺长度精确到1mm,加工形状标准,加工量大,可实现节约人工20人以上。

  在平南北制梁场的T梁环形生产车间,还设置有4条智慧移动台座生产线片,实现“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预应力一次张拉、移梁、压浆”全预制周期的循环生产,通过改进模板系统和养生系统的施工工艺,生产周期由3天缩短至1天。

  另外,该梁场打造的智慧梁场生产管理平台,以BIM模型构建三维数字孪生梁场,可通过硬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和AI摄像头收集台座状态、模板、钢筋、混凝土振捣、养生、张拉和压浆等工序生产进度数据,实现梁场全区生产可视化,实时掌握生产信息。存梁管理系统利用二维码管理,一梁一码,全周期生产数据可溯源,通过手机APP可视化快速存梁找梁。

  在桂平特大桥,得益于智慧化工地的建设,每个桥墩上也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

  只需要拿出手机对着桥墩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咻”的一声,墩柱的建筑设计企业、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日期等基本施工信息就会一目了然出现在电子设备屏幕上。

  LWZQ-5标项目书记邓富勇说,利用网络技术,将二维码识别技术延伸运用到墩柱施工环节,对每个墩柱都建立起数字化的名片,为工程建设过程提供施工数据打开便利之门。

  进入3月,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蒙冲隧道周围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一般。在隧道洞口附近,多台大吨位运输车正在来往运输爆破出来的洞渣,隧道内外时刻保持干净整洁。

  蒙冲隧道在国家级西山风景名胜区内,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摆在项目面前的一道难题。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持绿色施工。”LWZQ-4标项目副经理朱江云介绍,隧道洞口与路基边坡开挖后,及时施做防护工程,无纺布铺设、植草绿化及时跟进,聘请环水保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开展生态监测,做到对风景名胜区最大的保护。同时,采取洒水和加盖篷布的方式降低扬尘的产生,施工机械定期检修,确保尾气达标排放。

  柳梧铁路沿线风光秀丽,分布大瑶山国家级保护区、大平山自然保护区、桂平国家级地质公园、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西江梧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以及柳江-黔江流域、驾桥岭-大瑶山流域、湘江-桂江流域水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各类环境敏感区、文物遗址区。

  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绿色大考”,柳梧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品质柳梧 先锋锻造”的建设理念,践行“建桂粤铁干线 圆百年大梦想”的建设使命,将柳梧铁路建设成“精品、平安、绿色、和谐、阳光”品质工程,实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总目标,将绿色铁路建设思想贯穿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

  在铁路勘察设计过程中,优化线路走向,确保线路绕避二级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度较高区域,远离核心保护区,采取最大比例的桥隧比实现对保护区地貌最低干扰,减缓项目建设对植被、地形地貌的破坏,减少路段的土石方开挖;用尽心思挑选与周边自然环境相适应、相融合的植物品种,在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的同时,使植被形态大小与颜色搭配有层次感并相互协调,营造和谐之美。

  在铁路施工建设时,严格按照设计及绿色施工要求,对隧道口、路基边坡、桥下、临建设施等区域实施覆绿,恢复和美化环境;在隧道口、拌合站设置排水沉淀及沉渣处理设施,使沉淀后满足生产用水要求并循环利用,在避免了水环境污染的同时节约用水;施工中严格按照占地红线控制施工扰动范围,避免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利用既有道路及房屋,修建便道及建设施工营地,缩减临时用地,减少对各类土地的占用。

  截至目前,柳梧铁路全线万平方米,扩建地方道路约151公里,共计减少临时用地约1514亩;共设置三级及以上沉淀池65座,累计减少15万立方米生产废水排放。

  广西柳梧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待柳梧铁路建设完成运营后,将建设铁路旅游综合体,实施“快旅工程”围绕桂平境内的桂平北站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集散换乘、自驾租赁等配套功能的旅游综合体,做好铁路IP体系塑造,把铁路车站打造成旅游重要吸引物,加强铁路车站与旅游交通的无缝衔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